印象管理所帶來的異常後果

撰文者:國立中正大學心理學系工商心理學研究室 助理研究員  徐詩雲


我們常常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為了讓自己在別人眼中看起來是自己期望的樣子,而去做出某些行為,這被稱為「印象管理」(impression management),簡單來說就是個人為了去創造或是維持所需形象所產生的行為。這樣的行為在工作中同樣也會發生,先前的研究發現成功使用印象管理的員工,與正向的結果有關,像是績效評價較高。

photo of woman wearing white sweater
Photo by Vine Alexandre on Pexels.com

Klotz等人(2018)研究了兩種員工對主管經常使用的印象管理策略,分別為逢迎(ingratiation)與自我提升(self-promotion),去了解員工使用印象管理是否會隨著情境而變化。逢迎為對主管的奉承、讚美或幫忙,讓主管覺得自己討人喜歡。自我提升為表現出有能力或有成就的,讓主管覺得自己能夠勝任工作。結果發現使用逢迎印象管理會耗費自我控制資源,使的員工容易受到誘惑,進而產生偏差行為,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有時候印象管理策略會適得其反的原因了。另外,使用自我提升印象管理策略並不會消耗自我控制資源,這可能是因為逢迎策略比較需要作出一些實質上的行為,以及人們本身就較容易誇大自己的能力。最後研究也發現政治技巧(指有效的理解工作中的他人,並利用這些知識影響他人來提升個人或組織的目標的能力)較低的個人,在使用印象管理上是比較有風險的。前面所提到的使用印象管理與偏差行為之間的關係,在政治技巧較低的員工上更為明顯。

根據這篇研究,我們了解了印象管理除了帶來好處之外,是有可能消耗我們的自我控制資源的。要如何掌握好這之間的平衡,是我們需要去思考的課題。


參考文獻:

Klotz, A. C., He, W., Yam, K. C., Bolino, M. C., Wei, W., & Houston III, L. (2018). Good actors but bad apples: Deviant consequences of daily impression management at work.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103, 1145-1154.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