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衝突的轉機:從對立到對話

在現代社會中,無論是在職場、家庭還是朋友之間,衝突似乎是不可避免的。有時,這些衝突源於微不足道的誤解,有時則是深層次的價值觀或利益衝突。想像一下,你和你的同事因為項目方向的不同看法而發生爭執,或者你和你的伴侶因為家庭財務管理的方式不同而意見不合。在這些情況下,我們通常如何反應?是選擇立場堅定,爭論到底,還是嘗試理解對方的立場,尋求共同點?

  一項研究2023年的研究就探討了人們在面對衝突時的行為選擇,特別是他們如何根據衝突的不同表達方式作出反應。研究發現,人們在衝突中的反應不僅受到衝突本身的性質影響,比如對立的強度、是否直接指向個人,還受到衝突表達方式的影響,包括是否明確表達反對立場。 繼續閱讀 化解衝突的轉機:從對立到對話

多元文化環境中的建言行為:如何理解和適應不同的文化背景?

在現今全球化的社會中,多元文化環境已經成為一個普遍的現象。在這樣的環境中,人們需要學會如何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意見。然而,這並不總是容易的事情,因為文化差異可能會導致人們不確定什麼是適當和有效的建言行為。

一篇名為《Speaking out and speaking up in multicultural settings: A two-study examination of cultural intelligence and voice behavior》的研究探討了文化智商和建言行為之間的關係,以及文化距離對建言行為的影響。這篇研究提出了建言工具性的觀點,認為文化距離會減弱建言行為,因為人們不確定什麼是適當和有效的建言行為。此外,研究還提出文化智商可以減輕文化距離對建言行為的負面影響。 繼續閱讀 多元文化環境中的建言行為:如何理解和適應不同的文化背景?

好心沒好報,還好心被雷親?幫助同事反被報復的原因

  你是否曾幫助過某位同事,後來不但沒得到他/她的回報和感謝,卻反而還被那位同事陷害呢?在工作中為何會產生「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這種情形呢?
  學者Tai等人(2023)發表在頂尖期刊《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探討在任務上接受同事的幫助後,是否會因為感到地位受威脅而產生嫉妒,進而反咬幫助的同事。其中一項研究,招募來了319名來自英國的的全職工作者進行四階段調查。在連續兩週的問卷中,調查了參與者得到特定同事的幫助,以及特定同事的破壞行為,也就是「反咬好人」的報復。 繼續閱讀 好心沒好報,還好心被雷親?幫助同事反被報復的原因

遭遇職場排斥怎麼辦?

最近總公司調來了一位新的副店長,小雯。小雯經常對小麗的服務態度與工作方式提出批評與意見,有時甚至用嚴厲的口吻斥責她。這讓小麗開始懷疑自己的服務方式是否會讓客人感到不適,也發現其他同事因為副店長小雯的關係而漸漸疏遠她。小雯與其他同事經常在她面前竊竊私語,或者在開會時讓小麗感到尷尬,這種情況讓小麗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不知道自己究竟做錯了什麼。 繼續閱讀 遭遇職場排斥怎麼辦?

伸出的橄欖枝是促進團隊成員暢所欲言的鑰匙

作為帶動整體組織迎接挑戰的領導者,更需要從不同員工身上徵求即時且有效的建議,才能確保團隊成果與組織效率的穩定發展。然而,組織中的階級制度會使得地位較低的員工難以輕易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尤其是他們對潛在危害的擔憂。因此,如何打開團隊建言的大門,一直是領導者所必須面對的難題。 繼續閱讀 伸出的橄欖枝是促進團隊成員暢所欲言的鑰匙

擴大同事的貢獻,是件好事?

建言是指員工自發性地表達出有利於組織進步的看法、點子或建議,而過去的研究較多都表示建言對於績效有正面的影響,但同時可能威脅到接收者的自尊,對雙方關係造成負面影響。這些研究一般在探討建言對的建言歷程中兩個主要角色的影響,但Bain、Kreps、Meikle與Tenney(2021)則認為建言歷程中,旁人的反應同樣也會對建言者有所影響。
四位研究者認為當我們在討論的過程中,針對他人的建言表示贊同會讓我們以及建言者受益,而這種對建言貢獻公開表示支持與贊同,並歸功於建言者的行為他們稱為擴大化(amplification)。 繼續閱讀 擴大同事的貢獻,是件好事?

三個臭皮匠怎麼勝過一個諸葛亮-知識分享、信任和協作

一個人沒辦法完成的事就找一群人一起。在社會漸漸發展,每個工作的規模都日漸擴大,可以一個完成的工作項目逐漸變少,每天都會面對到合作、協作的問題,那到底怎麼樣才可以真正的使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呢? 繼續閱讀 三個臭皮匠怎麼勝過一個諸葛亮-知識分享、信任和協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