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追求與嫉妒:你會選擇留下還是離開?

撰文者:國立中正大學心理學系工商心理學研究室 助理研究員 傅維安

  在一家大型企業中,有著各式各樣的員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動機與目標。艾米是一位與同事相處友好的人,喜歡與同事建立親密的關係。而大明則是一位追求成就的人,他總是想要在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就。某天,公司舉辦了一個獎勵計劃,特別表彰出色的員工。艾米看到其他同事獲得獎勵,心裡充滿了嫉妒。而大明雖然也有些嫉妒的情緒,但他一心只想著如何在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起初,艾米出於對同事的友好,沒有表現出任何不滿,反而繼續努力工作。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艾米因為對同事的嫉妒,導致她開始避開公司聚會與活動,更開始頻繁地請假,最終甚至向公司提出離職。反之,大明則因為對成就的追求,繼續選擇在公司中蓬勃發展。這個故事反映了不同人動機追求的差異,以及嫉妒對他們工作行為的影響。

Photo by Andrea Piacquadio on Pexels.com

  Tussing等人在2021年發表的研究表明,嫉妒是一種情緒,當我們感覺到自己與他人之間的差距時,就會產生嫉妒情緒。在工作場合,這可能會導致一些不良行為,例如離職、缺席等。這項研究探討了不同的個人動機會影響嫉妒對工作產生的行為。對於那些像是艾米的員工,追求的是與同事間的和諧相處,嫉妒情緒會更容易導致自願缺席與離職的行為。這意味著那些希望在工作中建立良好關係的人,可能會因為嫉妒而選擇遠離工作場合。

  反之,對於像是大明的員工,他們渴望追求成就,更可能會以積極的方式應對嫉妒情緒。這樣積極的應對方式會使他們在工作中取得更好的表現,得到更多的認可與獎勵,進而增強他們的工作滿意度與職業發展感。因此,追求成就的人在面對嫉妒時可能會選擇留在工作崗位上,以實現他們的職業目標與追求。

  基於本研究的結果,可以提出以下建議來改善工作場所的氣氛,並且避免因為員工的嫉妒情緒所導致的不良行為:

1.理解個人動機:領導者應該深入了解員工的個人動機與目標,以更好地預測與應對可能出現的嫉妒情緒。
2.彈性管理:針對不同動機的員工,制定彈性的管理策略。例如,對於追求社交與和諧的人,可以提供更多的支持與關懷,以減輕其嫉妒情緒對工作行為的影響。
3.風險管理:避免設置可能加劇嫉妒情緒的制度或獎勵機制,例如,高度公開的獎勵計劃。領導者應考慮通過更加團隊化與合作性的獎勵機制,來減少可能引發嫉妒的情況。
4.促進團隊合作:對於需要高度合作與團隊工作的部門或職位,領導者應該鼓勵和支持團隊合作,以增強員工之間的合作與共享成功的觀念,進而減輕嫉妒的情緒。

  這些建議有助於領導者更好地管理和應對工作場所中可能出現的嫉妒情緒,創造一個更加積極與和諧的工作環境。

參考文獻:

Tussing, D. V., Wihler, A., Astandu, T. V., & Menges, J. I. (2022). Should I stay or should I go? The role of individual strivings in shap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vy and avoidance behaviors at work.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43(4), 567-583. https://doi.org/10.1002/job.2593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