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者:國立中正大學 心理學系工商心理學研究室 助理研究員 蔡旭展
西方諺語「You are what you eat.」,意思是「人如其食」,說明飲食可以反映個人健康狀況與生活環境。過去有關飲食相關的研究發現飲食在社會互動中的重要影響,他們發現飲食可以影響他人對一個人的看法。然而,在現今社會中,隨著外食族的增加,大家的飲食越來越不健康,例如在美國甚至超過90%的人每日食用超過一天建議攝取量的脂肪與糖。在這樣的大環境中,究竟健康的飲食習慣,會讓同事如何看待並對待我呢?
為了明白其中的原理,Watkins等人(2022)借鑒了消費刻板印象理論(consumption stereotype theory)、自我控制理論(self-control theory)與人際知覺理論(person perception theory)來解釋這個現象。
根據消費刻板印象理論,個人會根據他人的食物消費形成對他人的看法,並向他人發送關於自己的訊息因為食物消費被視為能反映一個人的生活理念、身份和潛在特徵,甚至許多對他人的印象是在觀察他人消費食物時形成的,例如人們認為吃肉的人更男性化,而吃素的人更女性化。

過去研究指出,人類在生理上傾向於偏愛甜味和富有脂肪的食物,並且個體會周期性地體驗到對食物的渴望,這些渴望主要涉及不太健康的食物,例如巧克力、糖果或披薩。因此,保持健康的飲食本質上要避免因衝動而吃不太健康的食物,而是吃更健康的食物。然而,隨著外食攝取的增加,這意味著堅持健康飲食通常需要自我控制。根據自我控制理論,飲食調節被視為一種重要的衝動控制形式,因為更健康的飲食相對更具挑戰性,它們需要更多的預先計劃和資源投入,需要更多的自我控制。跨國研究也發現,缺乏自制力和意志力是保持健康飲食的最大障礙之一,因此維持健康飲食的人將更可能被視為一個有自我控制的員工。
而根據人際知覺理論,當員工被視為有較高自我控制能力時,他被視為更加友善且具有能力的,因為具有高自我控制能力的人,較有可能以適當的方式行事或更好地與他人合作。而這樣子的人,可能更被同事接納並獲得同事的幫助並減少傷害行為。
基於上述發現,健康飲食可以影響同事對員工的看法,並影響後續的行為。本研究也發現,當團隊擁有良好的健康飲食的氛圍時,會減緩同事對於員工自我控制能力的知覺,因為同事有可能認為該員工受到他人影響才進行健康飲食,而非自我控制力良好才健康飲食。而管理者也應該意識到消費刻板印象的影響,應有意識地避免根據工作場所飲食行為而有所偏袒或傷害行為。
參考文獻:
Watkins, T., Patel, A. S., & Antoine, G. E. (2022). You are what you eat: How and when workplace healthy eating cultivates coworker perceptions and behavior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107(9), 1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