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失敗後的自我疼惜

撰文者:國立中正大學心理學系工商心理學研究室 助理研究員 陳彥豪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互相幫助,互惠互利可以說是維繫社會和諧的重要行為。在組織或公司裡也相當普遍且重要,比如一位新人進到公司,作為前輩的你很有可能會伸出溫暖的雙手,幫助這位新人,讓他多了解工作上的事物或做法等等。過去研究也大部分告訴我們,幫助能增進彼此關係並且有助於受惠的同事,也是公司裡非常樂見的行為,但是,幫助的好處往往只會在幫助行為有效的情況下才會顯現,當我們的幫助並不能為對方帶來好處時,對於幫助者而言,可能會感到罪疚(Guilt)

  過往的研究說明,當幫助失敗,幫助者便會感到罪疚,可能會歸咎於自身能力與經驗不足,接而減少未來繼續幫助他人的機會,這樣是公司與組織最不期待的結果。因此,Heng與Fehr在2022年中便針對幫助失敗後的情況進行研究,想找出如何能使公司成員即便面對幫助失敗的情況,也能維持幫助他人的心。

Photo by August de Richelieu on Pexels.com

  Heng與Fehr認為,在幫助失敗時,情感上我們可能會感到罪疚,但我們在認知上,真的會完全認為自己沒有辦法幫助對方嗎?答案是有所保留的。當我們面對幫助失敗,我們很可能會產生自我疼惜(self-compassion),也就是在面對挑戰或痛苦時,能同理並善待自己的程度。自我疼惜的程度越高,就會降低罪疚感,但單純降低罪疚感並不能讓幫助者重新幫助他人,重要的是,自我疼惜感會增加幫助行為的自我效能感(helping self-efficacy),讓幫助者認為自己在相信自己在未來可以幫得上忙才是讓幫助者重新對他人伸出援手的關鍵因子。在研究中,Heng與Fehr使用了三種不同研究方法來驗證假設,結果也符合他們的假設。

        不過,研究也同樣指出,雖然幫助者可以透過自我疼惜來重新對他人伸出援手,但當幫助者高度認為同事在幫助失敗後的責罵是自己能力的問題,幫助者可能就不會再未來幫助他人了。

        因此,透過這項研究,我們可以了解自我疼惜在幫助失敗後的重要性,企業也應該注意員工們的自我調適,更多讓員工培養自我疼惜感,減少過度歸咎幫助失敗後的責任在自己身上,這樣或許是公司幫助文化建立的其中一步。

參考文獻:

Heng, Y. T., & Fehr, R. (2022). When you try your best to help but don’t succeed: How self-compassionate reflection influences reactions to interpersonal helping failures.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171.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