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明明待你不好,為何你還願意幫助他?

撰文者:中原心理學系工商心理學研究室 助理研究員 曾宥綾

「都來多久了,這種事情還要我教喔?新來的都比你好!」

這些話,你聽過嗎?「不當督導(abusive supervision)」一直以來是企業最不樂見的行為,它是主管對部屬持續性地展現具有敵意的語言或是非語言的行為,但不包含身體接觸;除了不利於組織,它還會對員工身心造成巨大的傷害。承受不當督導的員工,往往會有更多的負面情緒與負向行為產生。

「我和你說,老闆今天罵我,他很機車耶!明明是他……」

根據自利性偏誤(self-serving bias),人們為了保護自尊,常常會將負面事件歸咎於外在因素(如環境)。因此,不當督導的受害者通常會直接責怪主管,或是間接怪罪組織允許不當督導的發生。然而,你身邊是否出現會責備自已的同事呢?這聽起來或許相當地弔詭!因為這種行為反應與我們的認知背道而馳。

Troester等人(2021)發現在某些情況下,不當督導的受害者可能會責備自己、感到內疚(guilt),並引發彌補的心態而去幫助主管。為何他們會產生內疚呢?內疚是對自我的錯誤反思,譴責某種特定的行為,並為此承擔責任,希望下次不再重蹈覆轍,或是能以其他方式補償錯誤。因此,內疚與自責總是相伴相隨。然而,內疚其實「有助於維持重要的社會關係」,它會強化內疚者去展現相互關心、尊重及正向對待的行為。倘若主管與部屬雙方的關係品質(leader-member exchange relationship)不佳,不當督導的受害者大可直接透過申訴或舉報,來撫平自己的不滿;但是,若雙方擁有較好的關係品質,不當督導的受害者反而會感到自責與內疚,並認為自己做了一些傷害到自己與主管關係的事情。

如此震驚的發現,令人不勝唏噓。先前上下關係品質的組織研究,大多主張會帶來許多有益的結果。然而,良好的關係品質卻可能是助長不當督導的推手,讓這些承受不當督導的部屬感到自責與內疚,而試著去補償那位對他不當督導的主管,並去協助他。雖然建立良好的主管與部屬關係可以帶來種種好處,但也可能成為惡果的催化劑,在經營上下關係時,千萬別忽略了關係可能是把雙面刃。

參考文獻:

Troester, C., & Van Quaquebeke, N. (2021). When victims help their abusive supervisors: The Role of LMX, self-blame, and guilt.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64(6), 1793-1815. https://doi.org/10.5465/amj.2019.0559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