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者需要隱瞞組織過去的失敗嗎?

撰文者:國立中正大學心理學系 陳昱妏

人與人之間如何溝通失敗的訊息,是生活中常見的問題,在組織中訊息如何傳遞也是一門學問。

組織中訊息的傳遞有追隨者向上會報,跟領導者向下回饋兩種。已有許多研究顯示,對追隨者的努力作出反饋是一種提高積極性跟生產力的方法(Festinger, 1954),但組織整體的績效如何影響個人生產力的研究卻甚少,且領導者往往也不願意告知追隨者,目前組織已犯下的失敗。

基於以上兩個問題,Sabrina等人於2021年做了兩個實體實驗跟一份線上問卷調查。第一個實體實驗是由電話工讀生作為受試者,以過去的活動已經失敗的情況下,要求他們以電話邀請其他人參加志工活動,觀察他們總共打了幾通電話跟確實完成邀請的數量。實驗一的結果顯示,過去的失敗並不會降低員工的績效,反而發現失敗並不影響薪資的支付並認為雇主十分慷慨,因此可能更加積極。為了消除薪資的影響並提高結果的穩定性,Sabrina等人進行了第二項實驗。

第二項實驗,是關於大學生是否會簽署降低浪費食物相關法條的請願書,他們已知上一次的請願聯署失敗,這次是第二次發起聯署。藉由現場問卷收集個人基本訊息當作分組,每個組別皆參與了相同的介紹講座,並由一位魅力型領袖—當地的工商管理主席—表示贊同這項議題,比較魅力領袖會不會對同類型的實驗設計造成影響。實驗二的結果是支持實驗一的,過去失敗的訊息確實可以提高員工之後的積極性。但是這兩個實驗都是在前後活動性質相似的情況下進行的,並沒有辦法確認過去的失敗是否能對另一個中立的活動產生一樣的影響,所以他們繼續進行了第三項線上問卷調查的實驗。分組依據營利與否和四種訊息的類型分為八組。結果顯示,在非營利的情況下都與實驗一二的結論一致。在營利的情況下,過去失敗的訊息也不會降低員工的績效。

這項結果告訴我們,身為一個領導者時並不需要避免跟追隨者透漏過去的失敗,相反的,其中一種可能是,在過去失敗的情況下,領導者表現出對同一個活動再次執行的信心,可能是提高追隨者在第二次活動中積極性的因素。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可以想像,若是開發部門的主管,對於下屬提出的企劃表現出高度的支持,這樣即使已經經歷過一次失敗,下屬也會願意付出更多的心力在這一項企劃中,所以在面對失敗,也就所謂的壞消息時,我們不需要去畏懼,而是應該思考如何表達給追隨者知曉,用正確的方法提高追隨者的績效和動力,化危機為轉機。

參考資料:

Jeworrek, S., Mertins, V., & Vlassopoulos, M. (2021). “The good news about bad news”: Information about past organizational failure and its impact on worker productivity. The Leadership Quarterly32(3), 101500. https://doi.org/10.1016/j.leaqua.2021.101500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