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後我們如何快速重返工作岡位?

撰文者:國立中正大學心理學系 陳昱妏

從2019年年底,全球新冠病毒肆虐,2020年為了安全,世界各地的政府都宣布了居家隔離政策,大家也逐漸習慣在家工作。在台灣,我們經歷過從二級警戒升到三級,也一起慶祝從三級警戒降到二級。在疫情較為趨緩的時期,我們也返回自己的工作崗位,但在家工作的感覺還未消退,如何維持專注,並提高工作效率,成為大家感興趣的議題。

在面對這個問題時,我們首先可以跟一些其他緊急事件,如地震、颱風做比較。相較於地震和颱風等緊急事件,這次疫情持續時間較長,影響範圍較廣。緊急事件往往是小範圍,短時間的影響,對地方企業可能還有政府或是其他合作公司的協助,也只需要保護少數員工的健康安全,對跨國公司、大企業來說甚至常常面對的問題,已經有成熟的應對措施。但這次疫情範圍涉及全球,持續時間已用年來計算,跨國公司跟大企業都苦不堪言,物流的調度、勞動力的缺口,儘管許多人都相信我們可以一起度過,但也都相信這是一個巨大的難關。

Zhenyu等人認為,在所有人逐漸返回工作崗位時,除了員工的專注問題,組織還要注意如何保證員工的安全,以提高員工包括出席率和工作效率等方面的穩定性。在面對這兩個問題時,Zhenyu等人(2012)將工作退出(work withdrawal),工作防護設備(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任務執行(task performance)做連結。他們測量了6種量表,代表將多少精神放在工作的工作投入(Job engagement),代表將注意力分配從一項工作轉換到另一項工作的重新投入(job reattachment),代表領導者提供的安全感的領導安全承諾(leader safety commitment),自我評價工作狀況的工作退出(work withdrawal),詢問口罩等安全用品使用的PPE使用量表,以及由主管評分的工作績效(Task Performance)。

結果顯示,重返工作崗位不只是將工作場所從家裡換成公司那麼簡單,還需要員工心理上的調適,將休息的心態轉換為工作的模式,才能提高工作的專注度。而轉換心態的方法建議遵循Sonnentag等人(2016)提出的理論,由上層帶領基層員工空出時間反思工作的狀況、過去的效能,跟停工期間所形成的空白,在這些反思之後,員工便會將工作排列在較優先的層級。其次,領導者提出的安全政策也可以幫助員工專注於本身工作,降低在擔憂跟維護自身安全上的心力。由領導者提出完善也嚴謹的安全措施跟規劃,可以使員工更加放心地返回職場、投入工作,在返回職場的適應期,領導者還需要注意這部分的規劃,使員工可以盡快地恢復正常的工作狀態。

全球的疫情趨緩,或者說,大家逐漸學會面對疫情造成的各種衝擊,如何自疫情之下保持工作的效率,怎樣縮短返工之後的適應期,成了許多企業需要面臨的問題。協助調整員工心態,給出合理且完善的安全措施都是領導者需要多加注意的方向。

參考資料

Yuan, Z., Ye, Z., & Zhong, M. (2021). Plug back into work, safely: Job reattachment, leader safety commitment, and job engagement in the COVID-19 pandemic.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106(1), 62–70. https://doi.org/10.1037/apl0000860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