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者:中原大學心理學系工商心理學研究室 助理研究員 陳奕旬
上班族每天最珍惜的時刻—「下班時間」,回到家不免就是想要好好放鬆休息,享受不被工作打擾的時光,無論是躺在床上滑手機、追劇,或是和三五好友聚餐聊天,將自己慢慢地充電,都是希望能藉此好好面對隔天的工作。但是,每天都計畫著要準時上床睡覺,卻總是覺得時間很短,好像才剛開始休息就到了睡覺時間,因而捨不得停止手邊正在進行的放鬆活動;一不注意時間,反而讓自己熬夜了,隔天只好拖著疲憊的身軀乖乖上班。
大部分的人應該同意自然醒又睡得飽會讓早晨變得更愉快,但你知道這樣的好心情能夠使一整天保持正向,並且更投入工作嗎?

根據資源保存理論(conservation of resource theory),個人在面對壓力時,會衡量自己擁有多少資源應對壓力事件,當資源充足時,他們承受的壓力感較小,由於這些資源能夠帶來正向效果,例如:提高幸福感、工作投入,因此人們通常會追求更多的資源;反之,若減少資源會讓他們感到壓力,而睡眠帶來的精神與上班前的正向情緒都一種個人資源。另外,擴張建構理論(broaden and build theory)表示,當保持著好心情去上班時,擁有正向情緒會讓人更願意保持開放的態度,對於周遭事物也會更留意,因此能夠促進個人探索環境的意願(例如:與同事互動);而這些探索間接地又成為一種資源,增強他們進行自我成長的目標,最終正向情緒與支持資源都能幫助個人更投入於工作中。一旦高度投入工作,便能夠為下班後所進行的放鬆活動帶來良好的復原能力。綜上所述,良好的睡眠品質不僅能帶來早晨的好心情,以及上班時的積極投入,也是下班後休息時的原點,能夠為生活形成良性循環。
但意外的是,睡前所進行的放鬆活動並不能預測當晚的睡眠品質。這是因為現代人常在睡前滑手機,不論是自願或非自願的使用手機,都會降低睡眠品質與醒來後正向情緒所帶來的益處。組織若能透過減少在下班後傳遞工作相關訊息或推動不把工作帶回家的政策,以及提倡養成規律的就寢習慣,便能減少造成睡眠品質不佳的因素,增加員工保持良好睡眠品質的機率,讓他們能夠保持好心情上班。這樣做不但能提升團體成員的感情,也能促進工作投入。
參考文獻:
McGrath, E., Cooper‐Thomas, H. D., Garrosa, E., Sanz‐Vergel, A. I., & Cheung, G. W. (2017). Rested, friendly, and engaged: The role of daily positive collegial interactions at work.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38(8), 1213-1226. https://doi.org/10.1002/job.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