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的不當督導也可以提升部屬效能?

撰文者:國立中正大學心理學系工商心理學研究室 助理研究員  蔡旭展

在工作場域中,我們常常會遭遇部屬受到主管的不當督導(Abusive Supervision)的情況,舉例來說,主管對部屬展現有敵意的語言或是非語言的行為。然而,這種貌似傷害部屬的行為,將有可能提升部屬在工作上的表現,這將取決於部屬如何解釋主管一連串的攻擊性行為。

攝影師:Moose Photos,連結:Pexels

當主管展現出不當督導時,部屬可能會因為對主管行為的解釋不同,而有不一樣的情緒反應,我們稱之為「鞭打效應」(Whiplash Effect)。研究發現,當部屬認為主管一連串的攻擊行為是為了傷害部屬,部屬會感到氣憤,因而減少對工作有益的組織公民行為(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並做出有害工作的工作偏差行為(Work deviation behavior),以表示對於主管的抗議。然而,並不是所有部屬都認為主管會刻意地做出傷害行為,因此當部屬認為主管攻擊行為是為了提升其工作表現,部屬會感到罪惡感,而提升自己對於工作的奉獻,做出更多組織公民行為並降低工作偏差行為。

由此可知,當主管展現出不當督導時,可能會因部屬的解讀而有不一樣的反應。當主管為了部屬而對其辱罵或是做出傷害行為時,可能被視為一種嚴厲的愛,進而提升部屬在工作上的表現。因此,主管未來可能可以透過策略性的展現不當督導行為,進而鞭策部屬以實現預期的工作目標。

參考資料:

Lingtao Yu & Michelle K. Duffy (2021). The Whiplash Effect: The (Moderating) Role of Attributed Motives in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Reactions to Abusive Supervision.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106, 754–773.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