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者:中原大學心理學系工商心理學研究室 助理研究員 張家綺
在工作場合中,良好的工作環境是可遇不可求,如果有一個可以共患難又好相處的同事那真是再好不過了。但現實總是殘酷、並沒有那麼幸運,相信大家偶爾還是會有一個令人忍不住想要碎嘴的同事吧!為了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其實大家都默默付出了很多心力。

長時間與同事一同工作,在人際相處上難免會有一些看不過去的地方,但是為了工作可以進行的順利,仍然會努力對同事進行一定程度的情緒調節,像是讓自己不要下一秒對著同事發火,這樣的調節就是情緒勞動(emotional labor)。情緒勞動包含表層演出與深層演出兩種策略,前者會隱藏自己的真實情緒,佯裝自己很友好,後者則是試圖調整自己的想法,讓自己能夠符合工作上的互動期待。
實際上,同事之間並沒有實際的利益交換,大可以選擇搞砸辦公室的氣氛、直接生氣,為什麼會選擇隱忍自己的情緒?Gabrie、Koopman、Rosen、Arnold及Hochwarter(2020)的研究發現,有兩種動機會使員工使用不同的演出策略。一種是為了維護與同事間正向互利關係的親社會(prosocial)動機,親社會動機愈高,愈會對同事進行深層演出;另一種是使自己可以受益的印象管理(impression management)動機,印象管理動機愈高,愈會對同事進行表層演出。
深層演出的真誠對待,會使同事間擁有良好的社會交流,累積一些社會資本,不僅對自身的工作有益,也可以改善員工的幸福感,促進人際關係的發展時還提升了同事對自己的信任。處在這樣高品質社會交換的工作環境,儘管情緒勞動會使本身的心情較容易疲憊,但是帶來的益處卻是更全面且有助於工作的。
因此,組織應該鼓勵員工互動時多採用深層演出來互相交流,並避免表層演出,使同事間保持積極、健康的關係,也建議可以試著放下自己的情緒,真誠地去對待每一件負面事件,相信會對自己的職涯更有幫助。
參考文獻:
Gabriel, A. S., Koopman, J., Rosen, C. C., Arnold, J. D., & Hochwarter, W. A. (2020). Are coworkers getting into the act? An examination of emotion regulation in coworker exchange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105(8), 907-929. https://doi.org/10.1037/apl0000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