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者:中原大學心理學系工商心理學研究室助理研究員陳奕旬
你是否已經厭倦了在人群中戴上面具,強顏歡笑的自己呢?因此連真實的樣子也遺忘了。

在華人文化下,我們常常在意他人的眼光,為了要符合社會期待,我們傾向將真實的自我隱藏起來。其實,「做自己」比偽裝自己更能創造工作績效!
自我驗證努力(Self-verification striving)著眼於真誠的自我表達,也就是在與同事或上司的社會交流中透露自己的相關訊息,並且讓他們了解自己最真實的樣子。在工作場合中,展現真實的自我能夠帶來許多好處,不僅能穩定與同事之間的關係,還能降低焦慮感、促進身心健康。為了減少自身角色切換的認知資源,以及掌控他人對自己工作表現的期望,這樣始終如一地展現真正的自己,正是一種自我驗證的實現。
David、Kim、Farh、Lin及Zhou(2021)發現表裡如一的員工,因為不需要擔憂精心偽裝的虛假形象被戳破,減少了精力的消耗,並且在潛移默化中能夠讓上司了解自己的個性與能力,分派適合個人專業的工作任務,而能夠提振績效;這樣的情形在工作單位擁有一套共同的倫理準則時更明顯。但是,展現出表裡不一的員工,因為怕被他人識破真實的模樣,可能不擇手段地採用各種策略維持形象,開始不停地撒謊,最後在這樣持續表裡不一的情況下,甚至可能導致情緒耗竭。
因此,若期望員工能夠提高工作績效,在工作單位內建立一套倫理準則是非常重要的。只要將這套倫理準則連結獎勵制度,再透過主管的積極推廣,培養員工共享的倫理氛圍,可以幫助員工在共同的倫理準則下,保留在他人面前偽裝自我所耗損的精力;在執行工作任務時,也能表現出與自身能力相符的期待。
參考文獻:
David, E. M., Kim, T.-Y., Farh, J.-L., Lin, X., & Zhou, F. (2021). Is ‘be yourself’ always the best advice?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team ethical climate and the mediating effects of vigor and demand–ability fit. Human Relations, 74(3), 437-462. https://doi.org/10.1177/0018726719894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