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者:國立中正大學心理學系 姜定宇教授
Covid-19從出現到現在已經超過一年,僅管疫苗已經開發出來,不過疫情卻仍未能預期般地停止,反而更加變異蔓延。各國為了防堵疫情所進行的各項封鎖措施,也不僅止於疫情期間不得不的措施,大規模地限制人們的活動,將完全改變人們工作的形態和意義。從某個層面上來說,人們終於從名為公司的牢籠中脫逃。長達一年多的時間,世界上許多地區的人們,無法去公司上班、去學校上課、或是出國開會,然而,公司仍然需要員工工作、學生也需要持續學習、跨國的會議仍然需要召開。於是在資訊科技的協助下,全世界的人們重新適應新的工作形態。也由於疫情,人們開始發現遠距工作並沒有想像中的令人擔心,其實不必進公司也能完成工作要求,原來以前的工作形式,浪費了許多時間在交通和公司裡的人際互動。企業也發現,經營成本減低許多,並且開始思考將部份公司活動虛擬化。於是,公司的員工可能將不會只有那些當地的居民,可能會居住在地球的另一端。一場疫情,將使得傳統的工作快速演化,就如同工業革命將人們從家庭帶到工廠,而工作也不再是一群人在同一時間去同一地點的活動。當然,遠距工作也帶來新的管理挑戰。

以往許多組織領導與管理的研究,大都基於傳統的工作形態,同事之間、主管與部屬,都會面對面地互動,有著鄰近的居住環境。所以那些被認為有效領導的關鍵機制,像是互動品質、相互信任、默契、向心力以及認同,該要如何透過遠距工作的形式建立,將會是未來的重要挑戰。而當公司的員工將來自於距離遙遠的不同國家時,文化的議題也會是重要的挑戰。
台灣在疫情中有著優異的表現,讓大部份的公司仍能維持以往的工作模式,然而,當全世界都被迫改變,讓工作形態與方式進入另一個世代時,台灣的安全反而會成為進化的障礙。台灣的公司,是必須要及早主動回應這項世紀的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