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被看好,也是一種力量

撰文者:中原大學心理學系工商心理學研究室助理研究員郭玳安

你是否曾經被主管認為不具有領導重要專案的能力?又或者同事告訴你,你的想法不可能付諸實行?這種感受到他人(如主管、同事、客戶等等)不期盼自己會成功的經驗,被稱作劣勢者期待(underdog expectation)。當你認為自己不被看好時,會化悲憤為力量,證明自己可以成功;抑或是,信心受到打擊,就此一蹶不振?

Photo by Pixabay on Pexels.com

Nurmohamed(2020)針對他人的低期待如何影響工作者的表現,提出了正面的看法。他發現經歷他人低期待的工作者,其表現會優於獲得高期待的人。為什麼他人的低期待會導致個人有更好的表現呢?關於劣勢者成功的案例不計其數,從這些故事中會發現劣勢者往往基於「渴望證明其他人的觀點是錯誤的」,而將對自我的不利評價轉化成動力,促成日後的成功或達成他人認為不可能的目標。然而,處於劣勢的工作者也不盡然都能將他人的低期待轉化為成功。當展現出劣勢者期待的他人具有良好聲譽的,會影響工作者是否相信他所說的話,或是接受並根據他的反饋與意見來採取行動;反之,當他人缺乏聲譽時,說出來的話就無法說服工作者。因此,當劣勢者認為可信度低時,該劣勢者期待會引起工作者的反感,並導致個人更加努力去證明他人所期待的是不正確的。相反地,在可信度高的他人面前,個人對劣勢者期待便不會抱有懷疑的態度,從而降低了欲證明他人錯誤的渴望。值得注意的是,在可信度高的他人面前,「渴望證明其他人的觀點是錯誤的」反倒會適得其反,讓劣勢者產生焦慮,降低了後續的表現。

然而,上述結果是否意味著領導者應該對其員工寄予較低的期望以提高績效呢?也不盡然。Nurmohamed(2020)認為試圖證明他人的錯誤是一把雙面刃,劣勢者期待引發了證明他人錯誤的渴望,但這種動機是提高還是降低績效,取決於他人的可信度。因此,領導者除了提供一些過去的工作範例,指出觀察者的劣勢期待是不正確的來打破此人的可信度,平時協助員工建立自信心並給予支持,也能夠幫助員工面對不利期待的威脅時,將其轉化為動力。

參考文獻:

Nurmohamed, S. (2020). The underdog effect: When low expectations increase performanc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63, 1106-1133.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