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提升在組織中的社會地位?那就大膽去建言吧!

撰文者:中原大學心理學系工商心理學研究室助理研究員 陳其琰


在一般認知中,向上建言(speaking up)是個極具風險的行為。試著想像,一名很有想法的員工,想將自己的意見傳達給主管,這會是一件多麼危險的事。建言時,象徵著直接否定主管的做法與決策;建言後,主管可能會覺得受到挑戰而產生負面情緒,進而擺出不好的臉色或給予負面回饋。既然建言會帶來對自身不利的後果,部屬究竟為什麼還要建言?

Weiss與Morrison(2018)以部屬建言後會產生什麼後果進行發想,並質疑過去研究主張建言會對部屬產生負面後果的觀點。他們指出建言可以對他人如何看待意見提出者具有正面積極的作用,甚至能提升他們的社會地位。

作者提出建言影響觀察者評估他人行為時的兩個面向:代理性(agency)與共融性(communion),並指出人們會透過這兩個面向來判斷一個人的社會地位。「代理性」與個人的能力有關,即更有能力、獨立及自信。一般而言,有高度自信或比他人更具勝任能力時,他們在團隊中會被視為更有價值的人,社會地位也相對較高。在組織中,說話頻率越高、越有自信、越流暢的人,通常會被視為相對較有能力的人,同時,建言也表示此人不但發現問題,也知道該怎麼改進它。「共榮性」則與個人傾向有關,即友好、值得信賴、利他、團隊導向。一般而言,個人表現出團體導向或是利他主義的精神,社會地位會較高。雖然,建言的內容具有改變性質,使得他人會抱以負面感受,但建言本身是利社會性的,意見提出者是出於對團隊的幫助,並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或信念,社會地位也就相對較高。

由此觀之,建言是個雙面刃,可能會惹得主管不高興,讓同事覺得你是〝麻煩製造者〞;也會讓人覺得你是有能力、有想法、值得倚靠,並且對團隊有積極正面的態度。建言的作用,正面、反面往往一線之隔,如何讓建言成功被接受就是關鍵。換言之,如何說得有技巧,讓接收者感受到你不是來找碴,而是來幫忙的;抑或是說得讓大家覺得該意見執行後能讓全體獲利,而非取得個人利益,反而能提升個人地位。你準備透過意見表達來提升地位了嗎?別忘記,說話的藝術可是重點。

參考文獻:

Weiss, M., & Morrison, E. W. (2018). Speaking up and moving up: How voice can enhance employees’ social status.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40(1), 5–19.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