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者:國立中正大學心理學系工商心理學研究室 助理研究員 徐詩雲
辛苦工作後所獲得的報酬,你是否願意拿出一部份捐給需要幫助的人呢?或者你認為捐款是比你有錢的人應該做的事呢?Berman、Bhattacharjee、Small與Zauberman(2020)的研究就探討了自己的收入如何影響我們對自己和他人的慷慨標準。

人們都期望高收入者比低收入者付出更多,並且高估了高收入者的閒錢,並認為他們在道德上是有義務要捐贈的。但是當自己的收入增加時,則又會認為自己的情況較為特殊,或是自己所面對的障礙比其他人更大,而不願拿出更多錢進行捐贈。這是因為當收入增加時,額外的開銷通常也會跟著變大,而且我們往往會低估這些額外開銷,以至於我們錯誤的高估收入增加時可額外利用的閒錢。另外,在當人們評估特定收入(例如:年收一百萬)的人應該每年捐款多少金額時,自己的年收入與一百萬的差距越大(也就是自己的收入比特定收入少),認為此人應該捐款的金額就越高,並且覺得他們更有義務做這件事,而自己與其他收入較低者則可以免除捐款的義務。
根據這篇研究我們了解到個人的收入是會影響到自己對於他人財務狀況的看法。不管收入高低,我們往往都把自己放在較低的標準上,並認為他人更有義務去從事慈善捐贈。了解了人們會有這樣錯誤的想法後,在自己有能力時,不妨多多幫助其他需要幫助的人,或許你的捐贈,能夠他給予他人非常大的幫助呢!
參考文獻:
Berman, J. Z., Bhattacharjee, A., Small, D. A., & Zauberman, G. (2020). Passing the buck to the wealthier: Reference-dependent standards of generosity.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157, 4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