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者:國立中正大學心理學系 姜定宇教授
從英美文化背景,所發展的現代企業組織原型,其中一個很核心的內容,就是認為組織中的成員,在其職位上應表現出「專業精神」。專業精神跟能力上的專業表現,是不同的內容,而專業精神特別是指員工不應該把個人需求與人際關係,帶入職場活動之中。這是不是說,在公司裡面不應該交朋友,技術上來說,是的。同事之間的關係,應該就是基於工作規範與職責,而非基於私交或人情。所以,在工作上,就不應該談私事,也不應該用工作上的時間,建立個人的人際關係,或是使用私人的人際關係。這樣的公司氣氛感覺上可能會非常冷淡,而且無趣,而事實上,公司並不是請員工在公司裡面發現趣味的。然而,在重視專業精神的同時,也強調對人的尊重與善意,這不是針對特定的個人或對象,而是基於對人的基本價值,所展現的溫暖。所以,如果你失戀了情緒很不好,上班前必須自行處理好這些情緒,不應該把這些情緒帶入工作環境,要不然就應該自已請假,這是專業的展現。

不過世界上的很多地方,有著和英美文化不同的文化背景,通常除了「專業精神」之外,最常見的是還要再加上「人情」,這類強調人際關係與社會和諧的成分。也就是在工作中,專業精神要適度的被妥協,要考量在人情人是否合適,這樣大家在工作上,也能感覺像是一家人,像是好朋友一般,不是那樣地冷酷無情。所以要留人餘地、不能就事論事、要看想要達到什麼樣的結果,不要問對錯。所以,當你失戀的時候,你的同仁放下手邊的工作,陪你聊天開導,甚至主管還主動把你的工作分派給其他同仁,要大家一起幫忙,這是充滿人情味的展現。
曾經有高階經理跟我抱怨過,台灣員工普遍缺乏這種專業精神,也曾經有學生進入職場後,跟我抱怨公司裡面沒有專業只有關係。文化影響的層面很廣,從社會中他人的期望、公司裡面大多數人所認為的對錯、到個人所偏好的價值。如果是要進行組織設計或是企業再造,是需要謹慎考量要如何設定這些很基礎的、直接影響公司運作樣貌的員工工作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