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認為誠實是件費力的事,會不會因此選擇不誠實了?

撰文者:國立中正大學心理學系工商心理學研究室 助理研究員  吳育萱


每個人對於生活中的觀察、以及對於各項事物如何運作與應對皆會有自己的一套看法,這種由個人經驗所形成的看法與應對行為,即為心理學中所說的常民理論(lay theories)。員工的誠實與不誠實,對於組織將會有極大的影響,不誠實的員工可能會為組織帶來傷害或賠償。根據常民理論,當員工自身對於誠實的看法,是認為誠實需要耗費大量的心力的,他會不會選擇不那麼誠實呢?

photo of man in white dress shirt holding phone near window
Photo by bruce mars on Pexels.com

在Julia等人在2019年的研究中,針對了員工自身對於誠實的看法以及環境因素進行討論,他們認為:如果員工本身的看法即是認為「誠實是一件需要耗費大量心力的事」,那員工會有較高的可能做出不誠實的行為。而當環境中所提供關於誠實的線索越弱時(例如:公司沒有明定不誠實將會如何受到懲罰、也不清楚大家都誠不誠實),員工可能越會受到自身看法的影響,帶有「誠實是一件需要耗費大量心力的事」這樣觀念的員工,有越高的可能做出不誠實的行為;反之,當環境中所提供關於誠實的線索越強時(例如:公司中很多人都不誠實、如果在公司不誠實將會受到懲罰),員工較不會受到自身看法的影響,帶有「誠實是一件需要耗費大量心力的事」這樣觀念的員工,與做出不誠實行為之間的關係會減弱。他們的研究也證實了這樣的假設。

在這個研究中,我們可以發現:符合常民理論的假設,組織中員工對於誠實所帶有的信念,將會影響員工誠實或不誠實的行為表現。而組織該如何去避免這樣的影響呢?本文建議組織可以適時的提倡「誠實並不是費力的事」這樣的觀念,以減少員工不誠實的行為。另外,組織也應當在工作環境中,設立關於誠實與不誠實的規範,讓員工在受到自身信念影響的同時,也會考慮到環境中的規範與道德標準,這樣可以減低員工自身信念對於行為表現的影響喔!


參考文獻:

Lee, J. J., Ong, M., Parmar, B., & Amit, E. (2019). Lay theories of effortfulhonesty: Does the honesty–effort association justify making a dishonest decision?. Journal ofApplied Psychology, 104(5), 659.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