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者:國立中正大學心理學系工商心理學研究室 副研究員 柴菁
經驗性方式(experience formats)是指以個別陳述的形式對結果資訊進行「次序性」的呈現(例如:一個基層經理每天閱讀一份兩周的每日總結報告)。相反,描述性方式(descriptive formats)則是以「統整性」的呈現方式同時呈現結果和發生機率等資訊(例如:由執行經理閱讀的季度總結報告)。本文關注的問題很簡單:訊息呈現的方式(描述或經驗)是否影響預測的精準度?如果會,那原因是什麼?探究這個問題的答案很重要,因為在知道結果后,決策者可以選擇接受訊息的方式,幫助我們擷取訊息。

我們的數據顯示,與描述性訊息相比,參與者根據經驗性訊息進行估量時會更準確。當從經驗中學習時,每個觀察到的結果都會被明確地儲存在記憶中。相比之下,那些基於描述訊息的人通常會過度預測極端結果的可能性。從描述中學習的人會出現「過度精確」的情況(指人們對自己信念的準確性的判斷遠遠超過信念本身),部分原因是因為他們對最初任務的相關記憶相對較差。描述與經驗之間差距的來源,是因為使用描述方式對未來結果分佈的陳述較差,他們更相信未來會發生罕見、極端的事件。
這項研究的主要意義是,使用經驗方式呈現結果分佈訊息時,人們能夠更好地了解結果分佈,讓人們對未來做出更準確的預測。管理者通常是建議的接受者,必須整合許多建議才能做出決定。之前的研究顯示,比起經驗型態,決策者往往更喜歡描述性訊息。如果管理者接受培訓,可以向他們的顧問詢問如何學習與建議相關的訊息,並且減少描述訊息的建議,那麼他們的決策可能會得到改進。
參考文獻:
Camilleri, A. R., & Newell, B. R. (2019). Better calibration when predicting from experience (rather than descriptio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150, 6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