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者:國立中正大學心理學系工商心理學研究室 助理研究員 李雨蒨
在一般的觀念裡,我們認為忠誠(loyalty)在組織裡是一種良好的行為,但真的是這樣嗎?要求員工對公司忠誠,公司才能有執行力?要求員工對公司忠誠,才能避免員工跳槽或自立門戶?
John、Francesca以及Max在2016年發表的一篇文章,有別於以往對於忠誠的正面看法,文章指出忠誠度往往是公司腐敗的主因之一。公司醜聞、政治陰謀等行為突顯了忠誠的惡性本質如何轉變為勾結、陰謀、裙帶關係和其他形式的舞弊行為。研究提出一些假設來驗證忠誠與不道德行為之間的關係。

忠誠不僅僅表現在公司組織中,在學生群體中也可以觀察到許多忠誠的表現。對於社團或者讀書會更加忠誠的成員,會因為這些行為突顯他們的道德,而有更多忠於組織的表現。研究同時也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競爭對忠誠度也有很大的影響。當競爭激烈時,更忠於組織的成員或忠誠的人會有更多不道德的行為。因此,盲目的忠誠可能讓組織往不良的方向發展。
公司企業不能永遠用忠誠綁架員工,而是應該給予其應有的待遇。忠誠可以把團隊成員凝聚在一起,也可以使一個團隊分崩離析。好的員工都應該有所追求,但追求的不一定會是忠誠。如果組織不能滿足員工的內心追求,員工只有兩條路,或者就放棄自己、融入群體、成為「奴才」;或者離開組織、尋找可以一展長才的舞台、成為真正「有追求的人才」,相信兩者都不是企業樂見的結果。
參考文獻:
Hildreth, J. A. D., Gino F., & Bazerman M.(2016). Blind loyalty? When group loyalty makes us see evil or engage in it.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132 (2016) 1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