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者:國立中正大學心理學系工商心理學研究室 副研究員 林佳樺
我們深深被自己身處的文化所影響,東方文化強調做人要低調內斂、謙虛合群,西方文化則看重個人主義、自我表現。在與他人互動的時候,東方人會留意情境線索,以情境中的規則或要求來調整自身行為、配合周遭人的作風,例如:在婚禮上要笑容滿面、在喪禮中一定要有悲傷的表情;另一方面,西方人則注重自己內心的感受,傾向認為外在展現的樣子需要與內心想法一致,若不一樣他就會覺得不自在、有不協調感,「難過就哭、開心就笑」如此習慣地直接地表達自己的情緒。

而就連理想的情緒表達方式,其實我們也常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文化的渲染。即使東方與西方人同樣想表達正向的情緒,東方人就會傾向以較收斂的方式傳達自己的喜悅,而西方人喜歡以高強度的方式展現愉悅的心情。Tsai 等人(2016)便指出東西方的理想情緒表達方式是很不一樣的,東方的理想情緒展現是平靜穩重的微笑,而西方則是雀躍興奮的笑容,他們從東西方的政府官員、CEO、與大學校長中,挑出領導人的照片作為素材,發現不論事業成功與否或者任職於哪裡,西方的領導人都比較容易表露興奮的笑容。
情緒可以輔助言語傳達很多額外的訊息
當我們展現的情緒越符合該文化喜歡的樣子時,我們的行為表現會越貼近當地人的生活,與他人的溝通與互動也會變得更順暢。因此,下回與不同文化的人相處時,我們可以稍微調整一點情緒展演的方式,也許可以藉此跟別的國家的人相處得更好唷!
參考資料:Tsai, J. L., Ang, J. Y. Z., Blevins, E., Goernandt, J., Fung, H. H., Jiang, D., … & Lin, Y. (2016). Leaders’ smiles reflect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ideal affect. Emotion, 16(2), 183.